重庆市渝北区和孝路183号

cmrid@cmrid.com

Information
信息

SCROLL

进度刷新!我司重点隧道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二)
发布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402

我司隧道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近日,新燕尾山隧道和白市驿隧道两大重点项目建设正迎来新进展。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将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更将展现我司在隧道建设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理念。

 

一、新燕尾山隧道

目前,新燕尾山隧道项目主线隧道已贯通,正在开展全线路基土石方开挖及桥梁主体、边坡挡墙等结构工程施工,累计形象进度已达36%。


1新燕尾山隧道1.jpg

新燕尾山隧道项目建设现场(图片来源:重庆住建)

 

新燕尾山隧道项目位于巴南区内环吉庆隧道北侧。工程起于快速路五横线太阳岗立交,止于内环快速路南泉立交,线路全长约6.8公里,双向6车道。项目包括1座长隧道(新燕尾山隧道长约2.5公里),2座互通式立交。

我司与重庆市设计院作为勘察设计单位联合体开展工作,其中我司主要负责新燕尾山隧道工程方案阶段道路工程所有设计工作,以及勘察、测量部分工作。项目建成后,从大渡口区可以通过白居寺长江大桥、新燕尾山隧道,便捷到达内环以及渝黔高速、渝黔复线高速公路。


技术亮点:

1、主、辅道之间采用多种断面布线方式,解决项目用地困难

新燕尾山隧道工程穿越城市核心建成区,线路途径花溪、宗申厂区、轨道3号线、老渝黔公路、铜锣山等复杂路段,道路断面充分结合沿线实际情况分段设计,不同路段采用了不同的路幅分配形式,分别包含主辅路、高架+辅道、下穿道+辅道、临河桥梁以及隧道形式,有效解决用地困难。


2、多方案比选论证立交形式,克服预留空间窄的困难

苦竹坝立交、南温泉立交位置处于现状建成区内,已发件地块多、空间范围窄。经充分论证,两个立交结合预留用地情况及交通需求,通过展线及多方案比选,均设置为全互通立交。


3、采用合理结构形式,下穿轨道3号线,确保轨道安全

本项目于南温泉立交处与轨道3号线相交,此处轨道3号线为桥梁形式,桥墩较高,新燕尾山隧道主线与匝道需横穿轨道,经论证,主线及匝道采用桥梁形式下穿轨道3号线,减小了施工期对轨道3号线运营的影响,确保安全。


二、白市驿隧道

目前,白市驿项目已完成白市驿二号隧道进口、出口两端边坡防护及洞门施工,全面进入掘进开挖阶段。


1白市驿隧道1.jpg

白市驿隧道建设现场(图片来源:重庆住建)


白市驿隧道项目呈东西走向,起于快速路一纵线狮子口立交东侧,以特长隧道形式穿越中梁山,止于内环快速路华岩立交,全长10.4km,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主线标准路幅双向6车道。项目含3座隧道(白市驿一号隧道、白市驿二号隧道、半山隧道),28座桥梁,4座立交。

我司与重庆市设计院组成勘察设计联合体,我司牵头完成了可研、方案、初步设计相关工作,负责完成勘察测量工作。项目作为快速路八横线穿越中梁山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东西向快速通道,也是成渝高速、渝湘复线高速的横向连接通道。

 

技术亮点

1.隧道对不良地质处理措施全面、合理

隧道处理不良地质措施全面,包括超前预测、探水预报、综合物探等,制定动态预案。对突水突泥采用控制爆破、分部开挖,强化监控和衬砌结构,用注浆等封堵。对溶洞和瓦斯段,分别采取加固、隔离和通风措施。侵蚀性地下水地段使用抗腐蚀混凝土,岩爆采取应力解除和防爆支护,含煤地层采用厚衬砌结构。


2.采用转体施工等措施合理处理与15条铁路、2条轨道的交叉关系

桥梁上跨渝贵铁路段,设计T型刚构桥并实施89°转体施工;隧道下穿白市驿铁路站场则超前预支护,控制变形与沉降;上跨轨道区间,确保安全距离,采取分离式隧道等措施,保障结构安全与变形监测。


3.隧道采用动态和信息化设计,加强隧道的防灾救援设计

以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并反馈设计修改完善,采用TRT6000勘探、地质雷达、超前探孔验证等方法。对隧道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进行研究,用于制定应急预案和配备安全设施。施工、运营阶段均设置水文综合监测网,动态调整施工方案。


4.落实低碳景观设计理念,突出节能及生态环保理念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规模、路线走向、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及地区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把握总体景观理念和要求,分区、分段设计,营造与自然协调的环境景观,并针对性提出了“水、声、气、固”污染防治及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措施;节能评价采用有无对比法,定性分析、评价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定量计算项目带来的运输工具燃料消耗的降低量。